活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按时期的利率程度低落到 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发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值下降的预期,钱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几多钱币,城市被人们储存起来。产生活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钱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钱币政策失效。
现代表明
活动性滞存主要包罗:
⑴住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
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门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门可通过当局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分,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门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住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明是活动性滞存。
窖藏尚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钱承担,会低落住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钱率,进一步打消存款利钱,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环境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雷同。这时,银行成了接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活动性陷阱就呈现了。
表示形式
第一个表示,活动性陷阱的表示活动性陷阱在金融层面的第一个表示就是金融市场的代表性利率不绝下降,而且已经到达一个极低的程度。
就钱币市场而言,加权平均的拆借利率从本年1月份的2.06%下降到8月份的1.45%。假如将超额筹备金利率从中涤除,则实际的拆借利率只有0.46%,这同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钱币市场的表示无甚差别。就债券市场而言,自去年6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快速上涨态势,这导致债券收益率处于极低的程度,期限稍短的国债收益率不只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甚至还低于银行间拆借利率。譬喻,在9月20日的银行间市场中,待偿期为1.236年的04国债11的收益率只有1.3261%,待偿期为1.816年的05国债07的收益率仅为1.7432%。可以预期,跟着筹备金利率的继承下调,金融市场的利率重心还将往下移。
第二个表示。活动性陷阱在金融层面的第二个表示就是全部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加快度的方法在增长,这敦促了广义钱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部存款的月度同比增速不绝上升,从不到16%上升至本年8月份的18%强。从组成看,全部存款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占比到达一半阁下的住民储备存款的变革。去年9月份住民储备存款的增速不到15%,本年8月份已经高出了17%。由于存款是广义钱币M2的主要组成,因此,同期M2也表示出加快增长的态势,增长速度由去年9月份的不到14%上升到本年8月份的17%强。
活动性陷阱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示是海内需求开始下滑。在中国GDP的支出组成中,投资和消费占比一直在95%以上,个中,投资需求占比、即成本形成率具有典范的顺周期特征,而消费占比自上个世纪80年月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1990至2000年的经济周期中,成本形成率自90年的35.2%一路上升到93年的43.5%,并在94和95年维持在40%以上的程度,从此即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36.4%。2001年,跟着本轮经济周期的启动,成本形成率再次由不到39%上升到去年的近44%。本年,停止到8月份的投资累积同比增速依然到达27%强,但同去年上半年高达40%、甚至50%的增速对比,显然已经是强弩之末。假如进一步思量石油价值和其他原质料、出产资料价值的大幅度攀升,实际投资增长率更是要低得多。
形成原因。活动性陷阱的形成原因直观地看,在中国金融体系泛起银行主导的态势下,活动性陷阱的发生无非在于银行的资金来历过于丰裕,而资金运用则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可以看到,银行业的贷款占存款比重自1995年低于100%之后,逐年下降,本年8月份已经降到70%以下。也就是说,对付27万余亿元的存款而言,有8万亿元需要寻找出路。简言之,“钱”多得无处可用。
第一个原因;与强烈的升值预期对比,人民币资产与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却相差不多,甚至高于后者。就短期活动性资产的收益而言,中国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只比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间低2%强;就中恒久活动性资产的收益而言,中国的国债收益与美国的国债收益基内情同;就活动性较差的实体投资收益而言,中国的平均收益率至少维持在GDP增长率、即9%阁下的程度,远高于美国。至于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由于非住民购置住宅不受任何限制,由于投资房地财富的外资企业可以或许享受到与其他海外直接投资同样的税收优惠报酬,不只收益率很是高,活动性也有保障。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着眼于短期的热钱,照旧着眼于中恒久投资的境外资金,都自然会对人民币资产趋之若鹜,从而导致外汇占款的快速上升。由于外汇占款是基本钱币投放的主要来历,在央行不完全对冲的环境下,广义钱币一定随之增加。
#p#分页标题#e#
第二个原因;“钱”多的第二个原因是住民总体的消费意愿下降、储备上升,而这同中国收入分派布局日趋不公道有着密切的干系。从国际上通用的权衡收入分派布局的指标、即基尼系数看,中国在1994年就已经高出了分派布局不公道的警界限,而且,还泛起日趋恶化的态势。在这种环境下,中、低收入群体固然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可支配收入相对淘汰;高收入群体尽量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但收入增长却较快。这就导致总体的消费倾向逐渐下降,在统计上表示为海内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不绝下滑。